王仙芝已经在濮州濮阳县起兵造反了,这时候唐末起义军二号人物黄巢在做什么呢?黄巢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我们不知道王仙芝在起义前有没有考过秀才,历史上没有记载,也就无从考证,不过从后来的事情上推断,王仙芝应该没有读过什么书,不然也不会像一些失败的起义军一样,刚想造反就马上想招安。
王仙芝有没有想过弃盐从官,这一点可以肯定是存在的,黄巢在起义前是想通过科举做官的,不然也不会在京城长安留下那首著名的反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虽然已经无从知道,黄巢家族祖上是做什么的,但是从黄巢的爷爷、父亲开始,黄巢家就已经是当地的私盐贩了,因为贩卖私盐,家中挣下不少钱粮,正好供应黄巢同学赴京赶考。
但是,贩私盐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不好到处宣扬自己家是贩私盐起家的,所以黄家一直想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可是一入江湖深似海,想脱身那有这么容易。也许是上天眷顾黄家,给黄家送来一个小神童:黄巢。上天对黄家恩赐,何尝不是对李唐惩罚。
居后世的记载,黄巢小时候就会吟诗,这可不得了,要知道唐代可是诗歌大国,就是女妓不会吟诗作曲,想做魁首都不可能。据说黄巢一生只做过三首诗,第一首就是黄巢小时候做的: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唐末时候第一人称名词已经开始转变,我、某、汝和吾都可以用)。
小黄巢会做诗,黄家长辈从黄巢身上看见了黄家的希望,家中有此子,必将光耀门庭。事实证明,黄家的长辈眼光不错,黄巢不仅光耀门庭,而且成就了帝王伟业。
话说,小黄巢成为了黄家的希望,黄家就等着黄巢金榜题名、光耀门楣了,好重新修订黄家的家谱,谁都不会说自己家多少代是贩卖私盐的,就是经商都不好意思在族谱中提,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的悲哀。
看过《水浒传》里宋江誓死不落草就知道了,盗、匪和寇这个名声相当不受欢迎的,那是辱没家门。以后修家谱,难道写多少辈,咱们是盗贼?当然,贩私盐还不到落草为寇的地步,但已经很接近了。
黄巢刚出生的时候,相传黄巢满脸花花的,长得很丑,是鸭公精投胎。出生不久就被他父母遗弃野外,狐狸给他喂奶搭巢,不仅没有饿死,还渐渐长大。后来黄巢生父母到遗弃处探视,遗弃的孩子是否死了。没想到不仅没有死,还长大了,就把黄巢抱回家,取名叫黄巢,这个故事当然不足为信。
少年的时候黄巢也听话,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作自己的目标,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小黄巢有没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反正黄巢在当地小有名气,被地方官员推荐,得到了上京城长安参加科考的机会,从后来科考的情况来看,很有可能是黄家用钱贿赂当地官员,才获得上京科考的名额。
当然,黄巢可没有这样认为,一心抱着远大理想走进了大唐的京城长安。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朝的科考可不是人人都有机会金榜题名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几,比今天的高考难度可大多了,黄巢满怀信心的去了几次长安,胜利的女神却一直没有向黄巢招手。
黑幕,绝对有黑幕,可能黄巢也听闻了科举考场的潜规则,但是,黄巢没有自暴自弃,把一次次的失败归结到自己的机会还没有到来,科场上不可能全是都是黑暗吧!一定有一丝机会留给像黄巢这样的人。所有,黄巢决定再努力一次,最后一次,相信机会总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不知道,黄巢最后一次是什么样的心情走进科举考场的,但是,黄巢一定认为最后一次一定可以考中,所以黄巢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到发榜的时候,一定在发榜处仔仔细细的寻找自己的名字。
可是黄巢把皇榜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反反复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失望、沮丧,最后是愤怒,黄巢的脸色从激动的红色,转为愤怒的黑色,最后变成铁青色,汗珠从额头落下,双手紧握,指甲刺入手掌,一滴滴的鲜血从指缝间落下,已经无法控制发抖的身体,日夜的苦读变成双瞳间冲天的怒火。
为什么,难道黄巢注定与科考无缘吗?据后来的史料记载,黄巢只是粗通笔墨,如何这些都是事实的话,黄巢落榜就没有什么奇怪了。也不知道是黄巢真的不是考试这块料,还是如史学家所说的粗通笔墨,反正黄巢是没有考上,本来,如果黄巢心态还算正常的话,黄巢应该洗洗回家睡觉,回家继续苦读,然后选择明年再来长安继续科考,一直到考上为止。
如果实在对科举已经失望透顶,就回去继续做老本行:贩私盐,也许黄巢的下一代、下一代一定有机会能够考取。命苦不能怨政府,点背不能怪社会,应该从自身找问题,但是黄巢认为自己比别人努力、比别人聪明,为什么别人都考中了,偏偏自己就落榜了,黄巢感觉到自己成为了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
这回黄巢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自己考不上的原因是科举黑幕、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