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使臣被蒙古人杀死的事无疑成为最近几天的头版新闻,皇上与文武官员在商量着对策,市井百姓乃至贩夫走卒在积极讨论,园子里一帮人也在针对这件事情发表几乎一致的看法。
打!
情感上每个人都喊打,年轻气盛的工部小崽子们当然也不例外,群起激愤的嚷嚷着要派出大明朝所有的军队和所有战马以及火器,恨不能自己也随大军出征,将蒙古人打得满地找牙。
一进门陆风就听到了这样的吵吵嚷嚷声。工部的小崽子们还将他也拉过来发表意见。可还没等他开口,也刚刚从外面回来的顶缸兄就是一通教训,让工部的小崽子们一个个全部都住了嘴。
顶缸兄的态度比较冷静,所说的话无非盛怒之下发大军征讨是兵之大忌,而且打仗就一定会要死人、伤害国家根本,所以打仗绝不是什么好事,但工部的小崽子们之所以闭嘴,却并非被说服。
顶缸兄是文官出身,面对即将开始的战争,习惯于站在国家的立场考虑问题,担心战争对国家的伤害,而工部小崽子们年轻气盛,不能容忍使臣被杀的耻辱,只担心这场战争打不起来。
陆风当然也有自己的担心,但此担心绝非伤害国家根本,或者战争打不打的起来,他所担心的仍然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至于战争是不是要打,他已经知道毫无悬念。
没心情工作,一整天都想着这些人。
下班之后已经太阳落山,陆风琢磨着皇上和兵部已经商量出了结果,便直奔陈留郡主外宅,但去了之后发现陈留郡主还没回来,于是只能先回陆府,等待陈留郡主回来之后告知最新情况。
“怎么样了?”见陆风回来,玉珠询问,她也知道了要打仗的事。
陆风叹了口气道:“还能怎么样,上至皇上,下至南京城街边要饭的,都卯足了劲要打,现在都已经定下淇国公为大将军,正在商量着怎么派人,这场仗怕是免不了了,一定要打起来。”
“打,打死他们!”小姨子有点好战的握着拳头叫嚣,春晓也附和。
还是玉珠比较了解陆风,关切道:“既然皇上如此重视,定会派去能征善战的副将和士兵,而淇国公久经沙场,靖难之役中表现的最为稳重,相信大军一定能凯旋而归,淇国公也会安然回来。”
到底是每天睡一张床的老婆,陆风担心什么,玉珠不用想也知道,这是默契啊。
正说着呢,老管家来报,说是陈留郡主来了。
陆风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皇上究竟要派出谁为副将,派哪只部队的情况,一听有消息来了连衣服都没换就直接去书房见。而玉珠知道两人有事情要说,没去跟陈留郡主打招呼,只让下人送去些糕点。
“怎么样了?”坐下之后陆风张口就问。
陈留郡主显然是带着消息来得,没有其他闲话,直接朝陆风道:“基本已经定下,皇上认命淇国公为征虏大将军、总兵官,武城候、同安侯为左右副将,另外还有靖安侯和安平侯为左右参军。”
陆风回忆了一下,只记得同安侯火真,还有安平侯李远这两个名字,都是随着淇国公和十万骑兵一起战死大漠的,也就是说这一点没有发生变化,于是赶紧问:“那么要派多少人去呢?”
“发兵十万。”
“骑兵?”
陈留郡主点了点头。
“十万骑兵。”又和历史上吻合,而且陆风一直觉得十万有点少,但既然已经定下,他也没什么能力去左右,只能接着问陈留郡主:“那十万人是哪知部队,京城三大营,还是京外的部队?”
“京外。”陈留郡主道。
陆风叹了口气:“果然如此。”历史上也是京外的队伍随淇国公出征的。
“你所希望的三大营出征塞外是不可能的。”陈留郡主去了一趟宫中,见了皇上和文武大臣,显然做了一些功课,朝陆风道:“除非皇上无大将可用,在御驾亲征的情况下,才会带着三大营。”
可不是嘛,历史上淇国公极其副将,和十万骑兵全军覆没与打磨,朱棣手底下已经没有大将可用,那时候的确去势汹汹,将蒙古人打了个半残,可那时候淇国公和十万骑兵却是活不来了。
“不过,虽然不会征调三大营出征,但皇上下了旨意,要调遣你的那只队伍。”陈留郡主忽然笑着道。
陆风听到这话不免一愣:“我的那只队伍,我哪有什么队伍?”
“忘了?”陈留郡主一笑:“当初你提出车营战法,淇国公曾上书皇上,之后才有了新式战车的大规模制造,但至于战法本身,也并没有荒废,三大营都调出押运粮草的士兵训练此战法,如今已经一年多的时间过去,虽然一直没有太大动静,其实一直都在训练。”
陆风连连点头:“是有这么回事。”然后惊喜的看着陈留郡主:“他们要参战?”
“差不多吧。”陈留郡主道:“那只队伍一直都训练你的那套战法,队伍组成的目的就是押运粮草,不得已时才会借战车之利参战,所以这只队伍随大军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