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盛唐金手指> 第96章 恶钱横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章 恶钱横行(1 / 2)

只有甄乾才知道安禄山的目的不在攻打契丹,进攻契丹不过是安禄山的幌子,练兵和暗中囤积钱粮为起兵谋反做准备。

甄乾还是没有明白彭乐征发徭役怎么跑到自己门上来了?

“还是甄大郎府上的饭菜可口,难怪县城里的醉仙楼生意红火,看来某家酒楼的厨师都该回家种田了!”

彭乐对甄乾准备的菜肴非常满意,一连吃了三碗才停筷道:“不瞒甄大郎,这次我上门是来化缘的?”

“此话何解?”

“安帅征发明年的徭役运送一万石粮食到幽州,同时让各州县纳捐十万石粮食,摊到鹿泉县又是一万多石,县里哪有多余的粮食,没有办法只能向县里各家各户征收了……。”

两人目光相视一下,彭乐的目光立即避开了,显然这件事情吃力不讨好。

“这么说来,甄府也在纳捐的范围之内呢?”

“一万石粮食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从鹿泉县运到幽州,一路上马拉人扛都要损耗粮食,说是一万石,但没有二万石根本运不到幽州,明府(唐代县令的称呼)和众人商量之后,决定让县里乡绅商贾纳捐,甄大郎不会让我为难吧!”

甄乾心里很清楚,安禄山根本不是准备攻打契丹,而是在囤积粮草。

这几年安禄山所辖三镇的粮价一直在缓慢的上升,以鹿泉县为例,天宝十年的粮价每斗七八文钱,天宝十一年就上升到每斗十文钱,年底安禄山又以出兵为由囤积粮草,现在正是青黄不接之时,粮价必然会再长,恐怕明年粮价要升到每斗十二文钱。

粮价从每斗七八文上涨到十二文,几乎快一倍了,这足以让一些贫困之家破产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掉,鹿泉县当然不会自己掏腰包,“不知甄府摊派多少?”

彭乐伸出了一根手指看着甄乾。

“一千石……”,甄乾无奈道。

“甄大郎果真快人快语,明府让仙台村筹集一千石粮食,甄大郎可以再把一千石份额分给各家各户……”,彭乐嘴角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笑容,一千石粮食已经不少了,相当于以前仙台村五分之一左右的产量,要是让甄乾一个人承担的话,先不说愿不愿意,至少心疼一年。

甄乾嘴里像掉进一只苍蝇,明显让自己难做,彭乐不是说甄乾仁义吗?一口一个及时雨、孟尝君,就差标榜助人为乐、五好四美新青年了。

见甄乾若有所思,彭乐又道:“我知道甄大郎家有酒坊,恐怕一时拿不出来一千石,不过没有粮食用钱帛也行!”

彭乐还真是为甄乾考虑的周到,甄乾的确不愿意拿出手中的粮食,“还是彭司户考虑的周全,王友!从帐房支出十三枚钱庄金钱!”

很快王友端着一个盘子走了进来,盘子里整齐的码放着13枚黄澄澄的金币,金币正反面都篆刻着钱庄的明文,边缘还有锯齿状的精美花纹可以防伪,鹿泉县很多人都喜欢使用甄乾钱庄的金银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飞钱始于唐宪宗元和初年,有两种形式:一是官办,商人在京城把钱交给诸军、诸使或诸道设于京城的“进奏院”,携券到其它地区的指定地方取钱;二是私办,大商人在各道或主要城市有联号或交易往来,代营“便换”,以此牟利。这种汇兑方式一方面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钱币的不足,同时商人前往各地进行贸易活动时,亦减轻了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甄乾的飞钱和其他钱庄的飞钱不同,没有使用纸张作为载体,而是直接用金银锻造成钱庄私钱,一枚银元相当于一千文,一枚金币可以兑换八枚银元,唐代金银比价为一比八,可以在甄乾直接兑换成铜钱,深受商贾们的喜欢,有些人也纷纷的效仿,可惜锻造工艺不如甄乾,反而容易被人冒铸。

甚至有人将甄乾的金银飞钱当成了厌胜钱收藏起来。

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也叫押胜钱、压胜钱,并非流通币,汉族民间一种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钱币,小孩子佩带的饰物。

厌胜钱最初的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到了后来,厌胜钱所指的范围越来越广,诸如开炉、镇库、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铸厌胜钱。发展到后来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为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博奕、吉语、成语、戏作等品类。

甄乾所铸飞钱属于在打擦边球,表面上只是钱庄内部流通使用,但在实际使用中已经超出了钱庄兑换范围,这才是自己真正赚钱的手段。

很少人能够真正意识到金银飞钱蕴含的价值,由于发行量和流通的途径不同,普通人平时很难接触到金银飞钱,自然不会认为对流通货币造成冲击。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金银飞钱都不是恶钱。

纵观唐代一朝民间私铸盗铸现象严重,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更有资源不足等诸多因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