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高先生确实名副其实,他坐在椅子上的时候只是让人感觉他高挑瘦弱,待他站起身,我勒个去!他不去打篮球真是白瞎了,以王大明目测,这位高老师比武松还高,怎么着也得二米出头。
三人商议好,明天王大明就去上学,北门野望和王大明父子就把高先生礼送出了北门府。至于拜师的那束脩六礼,有那一百两银子托底,就免了。
于是一个本来很悠闲的春日的下午,一个本应躺在明媚阳光下晒太阳的下午,王大明却异常忙碌,他要去上学了,上学后供他自由支配的时间就会少很多,在上学前,他要好好拜会一下他的大母、娘亲以及二三四五六七他那六个姨娘。
高先生所在的学堂,名曰大同学堂,这大同学堂的位置就在城南,隔着武大家只有一条街,在一个破落的院子里,高先生在这里教授着大约三十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这周围人家的孩子。本来对于这些孩子们,上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高先生在找上他们家,劝说他们的父母同意他们上学堂时,告诉他们父母的是,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他们能考上秀才或者是举人,他们就会让家里过上富足的生活。
对此遥远的未来,孩子的家长都无动于衷,让他们同意自己的孩子去学堂上学的是,高先生不仅不会收取孩子们的学费,还会无条件的一天管孩子们两顿饭。
要知道,这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他们虽然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但与他们的胃口相比是不成正比的。半大小子吃穷老子!高先生既然想替家长们养几年孩子,家长们何乐而不为。
两米多高的高先生在讲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王大明坐在最后排的座位上,数了数,学堂里加上他一共二十九个学生,其中除了他还有两个手拿毛笔,其余的都是拿着烧焦了树枝,在各自的小木板上写写画画。
看到他们教的认真,学的更是聚精会神。王大明脑海里突然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如此敏而好学的大明,怎么就会败落了?
看到了王大明的不专心,高先生叫起王大明问道。“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以你想来,该怎样解释。”
论语!王大明小时候被家里给予厚望,也是翻看过滴!这些对于他都是小道,他侃侃而谈的答曰。“这话的意思就是,君子吃饭不能暴饮暴食,一般吃个八成饱就够了。君子住家不能求奢华安逸,只要能遮风挡雨就够了。君子做事说话要小心谨慎,要多向有学问的学习并及时的矫正自己的错误。做到这些,就能算的上是君子好学了。”
咦!这北门公子也不是如大家口中所传的那么不堪,肚子里还是有点学识的。高先生心里讶异,脸上展现出很满意的表情示意王大明坐下。
终于······
好不容易挨着日上三竿了,高先生停止了授课,带领着大家去吃饭。
进了几乎能算的上是一尘不染的饭厅,王大明的同学们一窝蜂的都去帮忙,摆凳子的摆凳子,放碗筷的放碗筷,只有王大明站在一旁瞅着这一幕,感到很有趣。
或许是见他第一天来此,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一个虎头虎脑的大约八九岁的孩子走到他身边,用手捅了捅他的胳膊。道。“菜还在厨房里,你个子高力气大,可以去帮师娘端出了。我们去端,师娘觉得我们小,力气都不够。”
王大明故意问道。“为什么我要去替师娘端菜?”
虎头虎脑挠了挠头想了一会儿才道。“先生说过,这天底下没有不劳而获,要想有所获必定要付出。师娘为我们做饭,还不要钱,你说我让你去帮师娘端菜盆对不对?”
王大明笑了,有意思!穷人家的孩子吃饭都免费,他则要半年交一百两银子,没想到高先生还有一幅劫富济贫的侠义心肠。他摸了摸虎头虎脑的那颗圆溜溜的虎头,兴奋的喊道。“走,咱们去帮师娘端菜。”
可惜等兴高采烈的两人还没有走到厨房门口,就见高先生端着一个硕大的瓷盆走进了饭堂,看到同学们纷纷对瓷盆都露出了向往,王大明急忙也朝瓷盆里看去。
一盆子的绿菜叶子,偶尔沾点着一点油腥。王大明的脸顿时绿了,这是饭菜?这些东西应该让那些喜欢忆苦思甜的人来吃,好除除他们肚子的大油,而不是让这些满脸菜色,一看就营养不良的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来吃。
王大明大踏步的走到饭堂门口,喊过旺财,让旺财去买一些肉食来。
高先生把瓷盆放在饭桌上,示意身边的学生去分菜,他则走进了王大明,炯炯有神的双眸紧盯着王大明。他道。“你可以管他们一顿,你能管他们十顿,难道你能管他们一辈子吗?”
王大明嘿嘿笑了。“我为什么不能管他们一辈子?”
高先生把目光从王大明的脸上拿开,看向了远处。“就算你能管他们一辈子,难道你还能让全天的饥民都吃上饭?”
从这话里,王大明听出了高先生的忧天下而忧的高尚情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