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御将> 第93章 猜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3章 猜忌(1 / 2)

赵扩病势沉重,自知不久于人世,此刻他最担心的,是皇储问题。

他先后有九个儿子,但是在未成年时就夭折,因此他不得不从宗室子弟中另寻储嗣。

嘉定十四年,进沂靖惠王柄嗣子贵和为皇子,赐名竑,授宁武军节度使,封祁国公。次年又加检校少保,封济国公。赵竑对史弥远专权非常不满,曾书"史弥远当决配八千里",他还指着壁上地图中的琼崖说:我今后要是得志,就要把史弥远发配到这里!

这一切被史弥远送去监视赵竑的侍女看在眼里,报告给了史弥远。史弥远非常害怕,担心赵竑当了皇帝,自己就没好日子过了。于是罗织赵竑的短处,经常在赵扩面前说赵竑的不是。

嘉定十七年八月,史弥远乘赵扩病危,矫诏立贵诚为皇子,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

嘉定十七年闰八月,赵扩病死于临安宫中的福宁殿,在位30年,享年57岁。

赵扩驾崩后,史弥远和杨皇后召赵昀入宫,在赵扩灵柩前即皇位,并由杨皇后垂帘听政。赵竑在愕然之中,见到了新皇帝登基,百官朝拜。赵竑认为当皇帝的应该是自己,因此不肯朝拜,结果被别人强摁着头下拜。赵竑被封为济阳郡王,后来又被封为济王,出居湖州。

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大跌眼镜。

湖州人潘壬与他的弟弟潘丙图谋立赵竑,强行把黄袍加在赵竑,起兵反抗。结果政变失败,赵竑和潘氏兄弟全部被杀。

屋漏偏逢连绵雨,大宋宫廷政变,造成不少地方人心浮动,社会矛盾加剧。

史弥远安排许国接替贾涉,出任淮东制置使,其工作总部是楚州。

此时,杨妙真率领数万忠义军,在楚州整训,准备大举伐金。

许国上任那天,杨妙真带领忠义军高级将领,出郭相迎,谁知许国并不答理,高高在上,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架势。那傲气,可捅破天了!

许国一向自傲,不把前身是农民起义军的忠义军放在眼里,认为忠义军是一群山贼,乌合之众耳。这样,势必引起忠义军将士的反感。

此后,许国言语间,不断贬低忠义军将士,甚至把忠义军当成敌人看待。

远在青州的李全不知就里,致信许国,祝贺他荣升淮东制置使。

许国不但不回信,还将李全的信件遍示宾客,你们看呀,李全像一条狗,摇着尾巴,向我表忠心呢。

杨妙真把楚州忠义军的情况写成书信,派快骑送给李全看。信中说许国藐视忠义军,无故克扣忠义军钱粮,是可忍孰不可忍!

李全很不高兴,想上书朝廷,讨个说法。

刘庆福建议李全,不要激化矛盾。朝廷既然安排许国做忠义军的领导人,那就得听从号令。大宋还没伐金,不能后院起火。

为了大宋国顺利伐金,为了大宋军队间的团结,李全只得忍了这口窝囊气。

他还接受刘庆福的建议,亲自前往楚州,拜谒许国。

此时的许国,早已不是当年赵方手下的部将了,而是大权在握,不可一世。

京湖战区的人事,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孟宗政、扈再兴先后过世。根据赵方的遗嘱,本应由孟珙担任京湖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可史弥远偏偏不同意,派他的侄子史嵩之担任了京湖制置使,京湖诸将,受其节制。

史嵩之刚刚上任,威望不高,根本指挥不了许国。

许国亲兵跑进府衙报告,说李全、杨妙真、刘庆福等人来了。

"让他们进来吧。"许国拖着长长的尾音,一副傲慢之态。

李全、杨妙真、刘庆福等人步入府衙,见许国高高在上,那眼晴,盯着上面的屋梁。

"李全拜见大人!"

"杨妙真拜见大人!"

"刘庆福拜见大人!"

……

许国头也不抬,也不回话,只是喉管里呃呃了二下。

小样!

李全很不爽,转身走出了府衙。

回到驻地后,李全愤然道:"许国这厮如此无礼,贾涉当制置使时,我去参拜,贾涉不同意我下跪。我是朝廷钦定的节度使,职位上和许国平级。我拜谒他,是给他面子,他却不知好歹,着实令人气恼!"

杨妙真道:"职位上你俩差不多,可朝廷有言,说忠义军受许国节制,太晕了!"

李全道:"论战功,我不在许国之下。我过几天回青州去,不会再去辞行,哼!"

许国在忠义军安插了不少眼线,李全的话,很快传到许国耳朵里。

这时,许国才有所醒悟,认为这样对待李全,生怕日后忠义军反水,那就麻烦了。

因为忠义军如果反水,其强悍的战力,淮东军是搞不掂的。

还有,发生军队反水之事,他头上的乌纱帽也就难保了。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叫岗位责任制。在你任期出了事,拿你是问!

许国的一些宾客在一旁提醒,要许国赶紧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