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关乃是忽都尔汗的行营,驻扎着从大漠草原来的大部人马。
忽都尔汗此时正在大发雷霆,呼尔赤与克鲁克相继失守两关,南朝的边境三关,本来己方已经全部到手,本来以为再休整一段时间,就可一股作气,打到京城。
到时俘获南朝皇帝,那么,就可拥有南朝的花花世界,南朝那江南的如水美人,数不尽的财富,就全是自己的了。
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南朝竟出现一个武艺高强,带兵如神的大将,粉碎了他的美梦。这让他如何不恼火?
同时,他也怪手下的两员大将不争气,堂堂大漠第一勇士,竟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臭小子给打败,真是丢了大人。
忽都尔汗这次在草原上是说服了不少的部落首领,软硬兼施,这才征得这数万大军。如果此次战败回去,自己的汗位就会不保,就得拱手让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他忽都尔为了得到汗位,可是使尽了手段,一旦权利丢失,那么,以前所做的一切,全都是白费功夫。
说实在话,他可不想丢掉汗位。丢掉汗位,就可能是丢掉一切,甚至丢掉性命。
在草原上,是一个丛林法则充分体现的地方,谁的拳头够硬,谁就是王者,谁就能拥有草原。
而历代的汗,就是丛林的食物链的最顶端。
现在,忽都尔汗面临着食物链的断裂,面临着将要从人生的顶端,跌入谷底的危险,这就是为什么他要发怒的原因。
就在此时,袁无畏已从山阳关出发,浩浩荡荡向锦城关进发了。
袁无畏留下张扬带领一万精兵镇守山阳关,自己率领八万人马杀向锦城关。
一路上又剿灭数股零散的散兵游勇,马不停蹄地赶往锦城关。
忽都尔汗的探马早已将军情报告给忽都尔汗,言道袁无畏已经到了锦城关,并将袁无畏的兵将状况,事无巨细地一并禀报。
忽都尔汗接报之后,立马调兵遣将,布置下去,务必在锦城关与袁无畏决一死战。
袁无畏大军来到锦城关前,命军中谋士前去下战书,要与忽都尔汗正大光明地大战一场。
忽都尔汗接到战书,非常恼怒,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竟要与我决战,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忽都尔汗大叫道:“来人,把使者拉出去砍了!”
来使道:“大王,有道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你若杀我,恰恰说明大王怕了我军主帅。你所不杀我,才能体现出大王的宽宏大量,心胸开阔。”
忽都尔汗一听,原来人家早有对策,设了个圈套让自己钻杀与不杀,都被对方设计好了,自己只有钻圈套的份了。
不过,这圈套做得也太真实了吧!
为今之计,只好放了他,才能体现出自己的博爱与胸襟。
忽都尔汗只好在战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加盖印章,同时下令放了来使。
使者回到汉军大营,回禀袁无畏,将战书呈上。袁无畏看了看战书上忽都尔汗的签名,这才问使者忽都尔汗的态度,使者说了忽都尔汗的反应,袁无畏听罢,沉思片刻道:“果然不出所料,这忽都尔汗现在快到了狗急跳墙的地步了!”
众将不解,忙问原因,袁无畏微笑道:“如果忽都尔汗对自己有极大的信心,他肯定不会为难使者,只会向使者炫耀自己的实力,表示自己可以掌握全局,而使者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杀了他,只会激起我军更大的怒气,所以,他才会如此反应!”
众将听得主帅如此分析,俱都觉得有理。
三日后,袁无畏率领三军在城前列阵以待,只见数万大军排成数十个方阵,衿旗蔽日,盔明甲亮,大军一眼望不到头。中间的高大帅旗下,众将官众星拱月般簇拥着一员大将,银盔银甲,白面无须,乃是一个少年儒将。
此时,忽都尔汗也已出城,亦在城前排开阵势,数万大军依城墙而站,黑压压的一片。忽都尔汗骑马居中而站,众将环绕左右。
袁无畏道:“哪位将军出去打头阵?”
此时,刚刚押送粮草回来的统制萧炎道:“末将愿打头阵!”
袁无畏道:“萧将军小心,忽都尔汗手下勇将不少。”
萧炎应了一声,打马向前方跑去。
此时,袁无畏这边,已陆续有各地的总兵,守备前来支援。现在已有战将上百员,兵力近二十万,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忽都尔汗这边,在接到战书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调兵遣将,将附近各处的关隘,城防全部调了过来,竟也有战将百员,精兵近二十万。
此时,两边的实力相差无几,接下来就是看谁的手下更勇猛,谁的谋略更能占得先机。
萧炎打马出战,在阵前耀武扬威地骂战。
忽都尔汗看得发怒,问左右:“哪位将军出去把这个南蛮子砍了?”
呼尔赤应声而出,道:“大汗,末将愿往!”忽都尔汗点点头道声小心,呼尔赤早已冲了出去。
萧炎见对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