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魂梦大唐> 第77章 诗会 (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7章 诗会 (中)(1 / 2)

湖心亭并不是单单只有一个亭子,而是一片建筑群落。其中,湖中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为湖心亭,该亭为六角形,石木结构,上覆绿瓦,高约有一丈二。在亭中可清晰地看到,大明湖周围的景致。极目远眺,苏堤横卧于湖水之边,大明寺的栖灵塔屹立于飞凤山之巅。四周波光粼粼,别有一番韵味。

湖心亭周围有六间辅亭,六星环抱,每个亭对应湖心亭一檐,正好绕湖心亭一圈。每个辅亭距离湖心亭约有不到一丈的距离。

由专人领着,颜天佑莫名其妙地被带入最边上的亭子内。

颜天佑敏儿走进亭子的时候,发现原来亭子里已经有两个人就坐了。出于礼貌,虽然不认识,但颜天佑还是微微向两人拱手施礼,算是打了个招呼。

坐着的两人见到颜天佑向他们施礼,也都站起来微微躬身回之以礼,并说道:“在下陈郡谢氏谢映登吴郡陆氏陆中平,见过两位。”

陈郡谢氏吴郡陆氏都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世家,尽管现在没落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然是不可小觑的大家族。

见到二人自报家门,敏儿正色道:“我是吴兴沈氏的沈佳敏,旁边的是我的佑哥哥。”

在如今当下,吴兴沈氏可是比陈郡谢氏吴郡陆氏还要强大的家族,在唐太宗编订的氏族志里,吴兴沈氏的排名也在两个家族之上。

敏儿是吴兴沈氏族人,让谢映登和陆中平更加对两人客气,开始热情地与颜天佑两人频频交流举杯,相互客套。

颜天佑知道两人错把他当成了吴兴沈氏族人,他也不辩解,反正这次诗会他也不准备出头,也没想作诗。

环目四望,颜天佑发现除了湖心亭外,其它亭子里人基本已经满了,影影绰绰,大略有将近有三十人。

请客的主人未到,闲着无聊,颜天佑打量起到会的人,果然个个都是姿容优雅,卓尔不凡,一看就知道都是大家子弟。此时他们正在相互交谈着,或谈笑古今,或谈弄风月,或谈论时事朝政。

“刺史大人到!”

一声洪亮的唱名声之后,扬州刺史韦坚带着几个人走了进来。其实,韦坚早就到了,只不过,他与身后的几个人在湖边的楼船里商议事情,直到诗会快开始了,他们才一起过来。

亭内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齐声拜道:“恭迎刺史大人”。

韦坚几人走进湖心亭,待几人落座后,韦坚再一次站起来,向四周拱拱手说道:“今适逢上元佳节,明月当空,美景在侧,岂能无酒?岂能无诗?兴之所至,顾吾在湖心亭举办诗会,邀请各位来此,今夜,大家畅所欲言,不醉不归。当然,诗会诗会,主要的还是写诗。在此,吾宣布,若谁能在此次诗会中力压群雄,不仅可以得到五十两黄金的彩头,吾还将举荐他入京参加科举考试。”

听了韦坚的话,大家都是议论纷纷,谈论的却不是五十两黄金,而是科举考试的名额。

唐朝的科举不同于明清,明清的科举制度已经成熟,有着完备的程序和规章。而唐朝的科举,也不像明清那样需要一级一级地往上考,只有京试省试一次考试。而且考试种类繁多,主要有明经和进士两科,其中又以进士科最为难考,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名为贡士,而且大唐朝廷还对每个地方来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有严格的规定,定贡士名额为:上州每年三人,中州两人,下州一人,确有才行者,不限其数。而贡士的推荐名额却是掌握在当地刺史手中的。因此,才有了韦坚所说的推荐名额一事。

来湖心亭参加诗会的人大都是扬州本地的青年才俊,当然也有一些外来的人。其中,大都是家世不凡的世家公子。他们自然不缺钱,也自然不会对那五十两黄金感兴趣。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是贡士名额,毕竟,贡士名额有限,这可是关系到他们未来前途的大事。

听到如此丰厚的奖励,颜天佑是咂舌不已,没想到来参加的诗会这么高端。不仅彩头就有五十两黄金这么多,还有额外的奖励。原本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现在看来是不行了。不为科举贡士名额,就算为了那五十两黄金,也值得了。更何况,自小受家庭的影响,他可是背下整本唐诗三百首的男人。不止唐诗,宋元明清的诗词,他都背过不少。对于得到那五十两黄金的奖励,在他看来是轻而易举的事。有钱不拿,那是傻瓜。颜天佑自然不是一个傻瓜。

不等众人继续议论,韦坚抬手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他再次环顾一周,高声宣布诗会开始。

不知怎么的,在韦坚眼睛扫视过来的时候,颜天佑感觉到这位刺史大人似乎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那眼中的意味,着实耐人寻味。

一队十二个仆役从入口处分两队进入,走到每间亭子里,为每张矮木长桌奉上笔墨纸砚。

湖心亭内坐有五人,其中,刺史韦坚单独坐一张桌子为上首。另外四个人分坐左右下首。

只见,左下首的一位老者起身,高声说道:“本诗会共有三轮,每一轮一诗,以十分制,三轮过后,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