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颠覆三国记> 第867章 襄阳大战(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67章 襄阳大战(二)(1 / 2)

曹操的意思很明确,关羽不好惹,但他不准备插手此事,而是让曹丕全权办理。只是给曹丕立下一条红线:曹仁必须救。

曹丕无奈,只好回去召集众幕僚,商议解决南郑被围的办法。办法谁都知道,只能从别处调兵救援!关键在于谁能领兵,谁敢领兵。

要说曹氏麾下,名将云集,关羽虽然名震华夏,但还不至于唬的一众曹氏名将畏手畏尾的地步。要是曹操坐在上面,不用曹操发话,他们早就自告奋勇,请缨出战了。但现在主事的是曹丕,每个人心里都长了心眼,生怕曹丕心里早有人选,自己贸然出列,让曹丕难为,那就不智的很了。

谁都知道,曹丕刚成为世子不久,正需要一场军功来树立威信。汉中之战,由曹操主持,虽然败退,但元气未损,再说也不管曹丕的事。但这南郑的战事,曹操摆明态度让曹丕大展拳脚,在没有弄清曹丕的真实心意之前,那些猴精猴精的名将宿将,自然不会轻易出头。

曹丕此时是第一次主持如此大的军事局面,正六神无主着呢,巴不得下面的名将叔叔们站出来帮他分担,却见话说出口,没人应声,这曹丕脸上,就有些挂不住了。

司马懿对双方的心思,了如指掌,趁着这个功夫,他一步跨出来,说道:“若世子不弃,仲达愿督军前往,解南郑之围。”

极短的时间里,司马懿已经在心里盘算好了利害:自己从未掌兵,南郑关乎荆州全局,不可能派自己一个生瓜蛋子前去。自己站出来,不过表表态度,愿意为曹丕效犬马之劳。

最为关键的,是此时司马懿出列说话,打破了僵局,避免了曹丕的尴尬,巧妙的为曹丕解围。曹丕就算嘴上不说,心里肯定对司马懿是感激的,这对日后司马懿的仕途,大有裨益。

曹丕果然一皱眉,说道:“仲达从未领兵,怕是不妥吧?”

司马懿振振有词道:“南郑一战,关乎朝廷脸面,不容有失。如今汉中新败,南郑又起战火,若稍有差池,于军心民心殊为不利。而且,襄阳一带,为十姓基本所在,朝廷控制只是羁旅而已。若战场失利,恐引起连锁反应,局面一发不可收也。”

司马懿此话,正说到曹丕的心坎上,虽然从曹操那里获知,曹操已经允许黄顺在襄阳自立。但曹丕从心底里是不愿的。因为很明显,荆州三大支柱:襄阳、江陵和江夏。曹氏、刘备和孙权各自占据一个。若曹氏放手襄阳,让与十姓,以十姓在荆州的实力,不难逐一拿下江陵和江夏,一统荆州,如此一来,一个新的强权就要在荆州诞生,对曹氏来说,肯定不是好事。所以,曹丕宁可维持荆州现状,也不愿十姓翻身成气候。

但曹操毕竟话已出口,曹丕也不好贸然反悔,若能借助这场战争,增大曹军在襄阳一带的存在,自然就能迫使黄顺,放弃襄阳自立的念头,乖乖的维持现状。

曹丕听得暗暗点头,司马懿说话,看似说的都是些官面话,没什么实质意义,却句句点到曹丕的心坎里,说的曹丕舒坦无比。

“那依仲达之见,该当如何解南郑之围?”曹丕问道。

司马懿说道:“南郑之围,看似紧急,其实是纤芥之疾,只需派遣一名宿将领兵前去解围即可。吾所关心的,是战后,如何加强襄阳一线的防御问题。”

曹丕再问:“仲达对此可有良策?”

司马懿再道:“借解围之机,重置各县官员,从邺城直派。是为釜底抽薪之计。”

话说到此处,其他人再傻,也看出曹丕本来并无主意,是真的来讨大家意见的。现在可好,风头全让司马懿一人抢了去。若曹丕真的同意直派官员,他司马氏,肯定第一个受益。这还了得!

大家当中还有许蒙,许蒙自然想的更多:这个司马懿,当然咄咄逼人,竟然想趁着南郑之战,插手黄顺的老巢,要在黄顺的窝里另起炉灶!这真是叔叔能忍,婶婶也不能忍的事!

许蒙正想出列反对,早有人跳出来,请缨出战。不是别人,真是于禁。于禁在曹操面前是屈指可数的老资格,位列五子良将,有于禁出战,自然是千妥万妥。

曹丕乐得眉开眼笑,着实勉励了于禁几句。许蒙瞅了曹丕说话的空档,站出列说道:“老臣有话讲。”

许蒙是曹操最为器重的军师之一,曹丕自然不敢怠慢,连忙虚心求教。

许蒙说道:“关羽来攻,确实纤芥之疾,就算朝廷不出援兵,只消襄阳方面出兵,自然能够击退关羽。只是涉及与十姓的关系,出于颜面考虑,朝廷不愿十姓插手。即使襄阳不插手,朝廷只需派出援兵,南郑之围自解。

但朝廷想借助此战,大面更换襄阳一带诸县官员,余以为不妥。朝廷在荆州之所以能够维持均势,盖因十姓没有参与孙刘联盟,共同对付朝廷。有十姓在荆州的牵制,朝廷才能以少数兵力,看住孙刘两家的扩张。

现在,大局尚未成功,朝廷就已经开始对十姓行釜底抽薪之计,拆十姓的墙角,这是逼十姓倒向孙刘,与朝廷作对。以十姓在荆州的实力,朝廷势力被赶出荆州的时间,可以沙漏计。请世子三思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