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问过中世纪哲学家圣奥古斯丁:“什么是时间?”
他回答说道:“你不问,我还知道,你问了,我反而不知道什么是时间?”
以往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就如一句古老的格言“时间是一条河流”,人犹如坐在一艘船上,沿着一条河流缓缓的向前移动,我们活在时间里面,人们也常以光阴似箭,来形容时间一去不回头。
在事事求快的现代社会,人们常跟时间赛跑,富兰克林说:“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人不要浪费每分每秒,要做好时间管理。
时间是一条持续向未来延伸的长线,二十世纪的天才哲学家海德格,把人生描绘为不断做选择并被抛向未来的存在,我们不可能像电影回到未来那样,试图地造访过去,去改变历史。
或者如克里斯多福.利瓦伊与珍.西摩尔所主演的经典浪漫爱情电影似曾相识那样,乘着时间机器,回到昔日美好的时光,也不可能跨越时空去预见未来。
我们总是活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里,而且深信不疑,时间就是这样子。然而在新的时间理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在宇宙间是同时存在的。
麻省理工学院哲学教授布拉德福.史高提出了块宇宙论,他认为人不必然活在时间的长流里,时间不是一直向前进的,而是永远的存在。
人们过去把时间比喻成河流,把现在比喻为一个亮点,人被定位在上面,一直向未来移动,这都是错误的。时间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单向的。如果人可以往下看宇宙,会看到时间分布在四面八方,就像大湖里的水一样,时间没有前后的顺序,而是同时的存在。
史高否定了时间之箭的说法,他认为宇宙充满着无数的时空,没有单一的时间。
这种的说法,英国数学家怀海德对时空有类似的观点,虽然不尽相同。怀海德认为几何学没有体积的点在空间里是不存在的,而时间点,意即瞬间,也是想象的产物,因为时间的绵延不断,构成了不可分解的整体。
二十世纪的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提出同样的观点,他说:“过去、现在、未来之区分只是一种幻觉。”
英国天文学家阿瑟.爱丁顿首先发表了单方向时间不对称的论点,爱丁顿透过研究物质的组织,推想出四维空间的宇宙图。
爱丁顿认为,所谓的时间之箭是指时间向前移动并开展出随机的未来,万事万物都随之移动而演变,换言之,时间不会逆转,宇宙是无止境的奔向未来。
这种理论与一般所知,与时俱增的熵实相抵触,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当能量分散时,熵也跟着增加,而物质和能量则随之扩散。
热力学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平衡态的过程中,熵永不减少;若过程可逆,则熵不变;若不可逆,则熵增加。也就是说,宇宙从混沌世界开始起,物换星移,不断的演化,熵始终在增加,这样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
理论上,时间之箭将导致一个热死的未来,宇宙一切事物将化为乌有,不复存在。论者不以为然,由于万有引力定律,这样的未来不可能发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认为,宇宙不会有始有终,而是生生不息永远的存在。
史高在审察各方说法之余,试图对时间提出新的解释,挑战了时间之箭之说。
他质疑,人活在当下,那么过去发生的事件,是否往事如烟永远消失了?只存在人们的记忆里?除非有更好的辩解,否则他不相信,因而他认为,每个人昨天、上周或几年前所经历的事情,都没有消失,而是存在于时空的不同处,但是人们无法在不同的时空旅行,因此不能造访过去。
果真如此,似乎有点像人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上天不仅看人做了什么好事坏事,并将它储存在时空的永久内存里。而每个人已故的亲人,都还活在往日的时空里呢?
镜相宇宙论,在大爆炸发生的那一刻,另一个宇宙也诞生了,朝着我们所属的宇宙,反方向穿越时空移动,双方的智慧生物都可感知对方随着时间向后移动。在大爆炸发生的那一刻,诞生了两个宇宙,背道而驰,各奔前程。
镜相宇宙论,解答了时间单向不对称的问题,照此理论,时间是一直向前而且是对称的。依照他们的说法,另外的那个宇宙,跟我们所处的宇宙,各自发展、演化,不会完全一样,但是,受到相同的物理学规律,他们也有行星、恒星以及银河系,就像我们宇宙的版本一样。
不管光阴似箭,或者如史高所论,时间不是向前,而是遍布在整个宇宙空间,毕竟人类对宇宙的奥妙,所知仍极为有限,只能留给我们去想象。不过人类是依据地球自转与绕行太阳公转来制定时间,规范一切活动,并以此测量宇宙。
时间与人们息息相关,是一门大学问。但是对个人而言,若失去感知时间的意识,时间即失去意义。
德国作家柯莱恩在生命的时间学,详细解析了时间对人生的意涵,一方面,人受外在的钟表时间制约,另一方面,也受到自己内在的意识时间所掌控。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