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安延顶着一双浓重的黑眼圈上朝。
右相大人见了,下朝之后对他殷殷嘱咐,“皇上,要注意身体。”
安延被噎了下。知道右相大人误会了,不过他实在不知怎么解释,便没搭话。
很快右相大人看到他手上的伤,“皇上的手怎么了?”
“不小心……”安延有些心慌,直觉不想告诉右相大人是为救下自尽的洛格尔公主伤的,“不小心打碎了茶杯。”
好在很快镇国公便依旨前来御书房觐见。
因右相大人觉得安延应该跟镇国公走得近些,多跟他请教一些治国用兵的道理,故而特意让他在朝后招镇国公到御书房谈话。
却说镇国公进门,恭敬行礼,“微臣参见吾皇。”
“爱卿免礼。”安延以礼相待,交待左右,“赐镇国公坐。”
镇国公对安延温和的态度很是受用,扬扬唇,他在太监搬过来的椅上坐下。
“咳!”安延清清嗓子,“外公说……不,朕想跟镇国公讨教些道理。不知……不知关边情形如何?”
镇国公拱手作答,“启禀皇上,依微臣之见,此次北辽虽则求和,但也只是暂时休战。眼下春草茂盛,牧民们忙着放牧牛羊,自然无心恋战。待到冬季草枯,极北严寒又会让他们开始觊觎我朝国土。”
右相大人听罢摸了摸胡子,问,“既然镇国公知他们求和之心不诚,何以不趁此次大胜,将北辽军队赶尽杀绝?”
镇国公恭敬听右相大人说完,回他,“右相大人有所不知。北辽地广人稀,草原又四通八达分外辽阔。一旦北辽军队进入草原,便再难追击。况且将北辽军队赶尽杀绝,北辽的子民怎么办?北辽地寒,我大玄国人难以适应,又不好纳入国土管理,故而这许多年,只能打打停停,将他们阻在边塞之外而已。”
右相大人沉吟一阵,转向安延,“皇上觉得如何?”
抬眼看去才发现安延神游得厉害。
“皇上!”右相大人带着怒气喝了一声。
安延猛地回神,急匆匆地答,“外公说得对,朕也是这么想的!”
右相大人气得胡子都快飞起来了。现下安延倒是常常早朝,心情好的时候还会批些奏折,但是大多时候他只听少说,大半事情依旧推给他来做主。
右相大人一心想让安延变成明君圣主,现在安延顶多做出了个样子,实际上比起从前并无二样。
右相大人正自气愤,却见镇国公严肃地看向安延,“皇上,臣有一言,还望皇上听之。”
安延自知气到了右相大人,于是对镇国公更加亲切,“你说。”
“关于洛格尔公主。”只听镇国公平静地说道,“昨夜臣便想劝谏,但皇上喜欢她,坚持纳入后宫,臣亦无话可说。只是两国邦交未稳,洛格尔公主可算是北辽押在我大玄的人质。如若两国战事再起,还请皇上将洛格尔公主赐予微臣祭旗。”
“荒谬!”安延一听此话立刻拍案而起,差点忘了手还伤着。不过他对镇国公的提议,是要坚决反对到底的,“两国交恶,该打便打,将个弱女子牵扯其中做什么?洛格尔公主既然进了朕的后宫,便是朕的女人,谁敢拿她祭旗?”
“咳!”右相大人重重地咳了一声,“皇上,老臣觉得镇国公的话甚有道理。”
“朕累了,不想再议。”安延不好跟右相大人顶嘴,立起身子便往外走。
只是走了几步有些不放心,于是折回来对镇国公道,“你方才说的事,朕可没有同意。”
镇国公竟自笑了,“皇上放心,微臣记得。”
安延这才放心,领着小李子回后宫去了。
右相大人见安延又在逃避问题,既气愤又无奈,“镇国公你看看,皇上如此,能不把左相气走吗?”
镇国公转向右相大人,一双星眸明亮,带着笑意,“我倒不明白,右相大人和左相大人在气什么。在我看来,皇上很是义气,脾气也温和,如何不是明君?”
镇国公还朝,右相大人本以为会多一个人劝安延励精图治,万想不到镇国公居然还挺欣赏安延,“你难道不知世人都是如何评价皇上?”
镇国公眸光一沉,似想起什么,“世人愚昧,只知人云亦云。有些人名声在外,实际上却完全不是世人所想的样子,就像当年皇上的母亲……”
“够了!”右相大人怒喝出声,一口截断镇国公的话,“别跟我提那个不孝女!”
镇国公依旧不愠不火,“右相大人又是何必?死者已矣,就是名声再坏,依旧是您的亲生女儿。况且大局早定,这江山而今姓安。你一心一意辅佐的帝王,是安家的后人。”
右相大人被点中死穴,却依旧咬牙死撑,“改朝换代我无法阻止。但祸国殃民就是祸国殃民,至死,她都是前朝的罪人!”
话不投机,右相大人宣布过自己的立场,甩袖便走。
“边关有我,”镇国公在他身后掷地有声地发话,“绝不叫大玄失去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