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隋帝国风云> 第一百一十九章 河北二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九章 河北二刘(1 / 3)

.第一百一十九章河北二刘

伽蓝明白了薛德音的意思,并不代表西行、布衣和阿史那贺宝等人也听懂了。

此时此刻,西北人需要齐心协力,齐心协力的基础是互相信任,而要互相信任,就要公开所知的任何讯息,让大家都能了解河北,能够在此基础上做出一致决策。假如伽蓝要去驰援安德城,而其他人因为畏惧敌人的强大实力,担心全军覆没,拒绝或者掣肘攻击计策,那后果可想而知。

看到西行等人的目光齐齐盯着傅端毅和薛德音,而这两人却没有详细解释的意。伽蓝不得不出言提醒。依傅端毅和薛德音的意思,我即便说了,你们这些西北蛮子也听不懂。你们对中土的事情一无所知,我们说什么都是对牛弹琴,那又何必白费口舌?

伽蓝的意思却是,即便对牛弹琴也要弹。我也是西北人,但我能听得明白,他们为什么不行?苏定方深夜来此,拿出这样一份地图给我们,你知道他们怎么想?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怀疑,怀疑这是一个陷阱,所以,现在你们必须做出一些解释,必须让西北人相信苏定方的确在帮助我们,而这份地图也是真实可信的。

这个难度有些大,傅端毅和薛德音互相看了一眼,几乎是不约而同地质问伽蓝,“你为甚相信苏定方?”

“没有理由。”伽蓝说道,“他是我们唯一的希望,只有赌一把。”

傅端毅心领神会,当即用突厥话向众人解说河北世家豪望、冀城刘氏、中土儒学和河北叛军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联系。

伽蓝和众人用心聆听,凡是有疑惑的地方,伽蓝就询问薛德音,以薛德音的解释做补充。虽然薛德音离开中土也有三年时间了,但最近他与崔逊频繁见面,以他和崔逊之间的关系,想必该知道的事情也都知道了。

苏定方当然听不懂突厥话,但他看到伽蓝等人都围着地图认真商讨,知道自己此举算是“雪中送炭”,西北人必会承情,而苏氏或许就能借助这群西北人之力踏足裴氏那条“大船”。苏氏一旦上了这条大船,再加上先前在河北辛辛苦苦建下的基础,不敢说苏氏实力能“上升”一步,最起码自保足够了,将来皇帝率几十万府军南下平叛,掀起一场惊天血雨的时候,苏氏或许就能逃过那场杀戮。

信都郡的冀城刘氏是儒家北派之一支。他们的祖辈是大汉帝国的皇族,但大汉帝国威震四海,刘姓天下为尊,就连匈奴人都被赐以刘姓,而自五胡南下祸乱中国后,以刘姓自居的人就更多了,以至于累及刘氏声誉,导致刘氏只能在山东世家中位于二流之列。

中土分裂,儒学分裂,经籍散亡,天下学子求师无门,尤其拓跋魏国败亡,导致黄河流域再度陷入大分裂之后,儒家北学坠入低谷,而偏偏这个时候,山东地区一些精通汉师家法的宿儒,比如徐道明、熊安生、刘轨思、郭懋当、刘智海、刘献之等人,也陆续辞世,于是,师从这些前辈宿儒的冀城刘氏家族的刘焯、刘炫就因为出类拔萃、秀出其间而脱颖而出,取代了先贤们的地位,成为后辈学子之名师,天下名儒后进质疑受业者纷至沓来,不可胜数。

在高齐时代,两人没有入仕的机会。帝国开皇初年,刘焯、刘炫在裴世矩和薛道衡等人的帮助下步入仕途,但遭到关陇人的嫉恨和陷害,革职回家。不久再被起用,但旋即卷入皇统之争,遭到蜀王杨秀的百般羞辱,刘焯被流配戍边,刘炫给其当门卫。杨秀废黜后,刘悼、刘炫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尤其是今上继承大统后,两人官拜云骑尉、旅骑尉,仕途一片光明。然而,关陇人和山东人的矛盾随着今上改革步伐的加快而激化,刘悼、刘炫再一次做了政治牺牲品,双双罢职。

刘焯回乡后集中精力讲授和著述经书,教授弟子,于三年前去世。刘炫则穷困潦倒,孤苦无依,据说已经被他的一些揭竿而起的门生弟子接到了叛军队伍里。

山东大儒刘焯、刘炫的悲惨命运,和中土儒学的式微有着直接关系。

自魏晋以来,玄学日盛。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又相继兴起,导致汉家儒学一度衰微。

儒学在这段艰难时间内,主要靠江左的南朝支撑,而北朝仅靠王氏、崔氏等大世家勉强维持。鲜卑人拓跋氏统一黄河流域建立魏国之后,中土南北对峙,局势进入相对稳定时期。北朝为实现统一大业,则力推汉化之策,于是黄河流域的大世家们开始重视儒学教育,就是从“私学”向“官学”转化。

门阀世家把持着经学,“私学”教育成为门阀世家代代传承的纽带,成为门阀士族获取权力和财富的基础,所以教育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就是权力和财富的再分配手段之一。“私学”转为“官学”,门阀士族的利益岂不受到了损失?但这个利益损失,相比门阀士族利用“汉化”政策所获得的巨大收益,那就不值一提了。

推行汉化之策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儒学教育,就是让鲜卑人接受汉族文化。

在鲜卑汉化贵族的坚持下,中土北方儒学开始了艰难的复兴之路。这个阻力有来自鲜卑等虏姓贵族,有来自佛道两教,也有来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