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几乎不管不问。
这就是宋朝的羁縻制度,宋真宗曾这样表达过,朕曾戒边臣勿得骚扰外夷,若他们自相残杀,但用本地制度解决,勿得用国法绳之,否则必生事,羁縻之道,正在此尔。
所以出现许多地区反潮流,越来越落后。郑朗非得等侬智高将事情闹大了。才提出经营南方。
这是一种反潮流,吃力不讨好的落后民族政策。
第二部分便是分布范围更广大的峒蛮,其习性是奴隶制。奴隶生出的子女还是奴隶,女子劳动,樵苏种获。负贩趁墟,多是妇女的责任,而男子则抱哺炊爨,坐守茅庐。因此男人往往没有女子力气大,包括侬智高叛军中都有许多女子兵,战斗起来极其凶悍。特产有做工精美的细棉布,壮锦,瓷器。但农业与黎蛮一样。十分落后,高明者仅用脚踏犁,落后者刀耕火种。种植之后,旱不知道浇水灌溉,涝又不知疏浚积水,更不知粪壤,又不求好种籽。一任于天。
看到这种落后的情况,诸多官员不欲多事,从来不过问,包括流放到岭南的苏东坡,也不过教几个孩子识一些字。
第三部分便是荆湖南路的猺蛮。重财产婚姻,往往为之仇杀,生产也极为落后。但是因为临近中原,宋朝对这里治理也比较严格,许多蛮人转换为熟蛮户,但上面用心是好的,多次严令不得地方官员用种种变相的手段苛剥于民,但到了下面官员执行时却不同,产生了大量矛盾。况且背后还有一个梅山蛮,成了朝廷老大难。
第四部分便是江南路、福建路与广南路交界处的畲蛮,同样十分落后,有部分畲部也向宋朝诚顺,可因官员在下面做得不好,陆续产生无数争端。主产便是畲稻,一种味质香美的赤梗,但是产量极低。
造成这原因也不仅仅是朝廷政策的原因,也有蛮人自身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民族问题。
经过安史之乱后,汉族士大夫集团对胡人、蛮人产生一种既畏惧又排斥的心理,汉本族思想在崛起,因此在宋朝一个富商往往有可能娶到公主,但任何一个国家的王子也休想娶到宋朝的郡主。除非强行抓走。故对蛮族是持着排斥与隔绝的潜意识,不想去融合。
总之,十分头痛。
而且他还没有多少时间,侬智高谋反,朝廷花大钱去平定,没有人反对,不能纵容侬智高折腾下去,但谋反镇压下去,自己每年却继续向这一带地区砸下大量金钱,时间一久,必定会有议论声。自己非得要一两年内让大家看到一些成效,才能堵一堵言臣的嘴巴,可实际情况却十分复杂。
正在思考的时候,余靖带着一人来到衙堂。
郑朗抬起头看着此人。
余靖说道:“汝乃是广州围突时,率两千余勇卒火烧侬智高战船的萧注萧岩夫。”
“见过郑相公。”
“萧礼宾,不用多礼,坐。”郑朗说道。
余靖又讪讪地说道:“行知,邕州宋克隆失德,不知行知有何人选?”
郑朗会意了,萧注原为番禺县令,广州被围时表现很勇敢,升为礼宾副使。随后余靖用绥靖政策,用钱买通黄守陵等大酋,便用此人前去蛮帐说服的。狄青对这件事很恼火,诛杀陈曙后,召萧注于帐下,多半想继续诛之。萧注闻听陈曙等人死,不敢至,托为游言,继续呆在外地。余靖看到自己邀黄守陵入座议事,狄青又前往特磨道,于是将此人喊回邕州,顶替宋克隆为新的邕州知州,将事情注成定局,那么狄青也会无可奈何。
继续看着萧注,问:“萧礼宾,为何我让狄青前去特磨寨?”
“狄将军用兵如神也。”
“错,特磨寨虽难以攻打,但终不是侬智高之流,狄青身为枢密副使前去,乃是大材小用了。之所以让狄青前去特磨寨,是他平定邕州后义释数千无辜被胁乡民回家。我在狄青临行前曾说过一句话,共八字,仁发内心,威若霹雳!邕州知州虽空缺,仍经侬贼之乱后,残缺不堪,又有三十多羁縻州,经王尧臣进谏后,协管钦、宾、廉、横、浔、贵六州,事关重大,必须恩威兼之,恩是法,威乃度,恩是仁,威及义,这个度你能不能掌握得当?”
倒不是郑朗有意要为难余靖与萧注,而是萧注这个人坐镇南方不行。先是余靖提携让他与王成等人平灭特磨寨不得功,最后又换成杨元卿、陈充、杨文广诸将才得功。但朝廷仍不怪,又用萧注顶替余靖担任邕州知州数年之久,不称职乃罢。
余靖有些怏怏不乐。
郑朗继续说道:“安道兄。大约你不知道,我与狄青此行,将会在南方有五六年之久。不仅经营两广,有可能两湖、夔梓。”
你不怕狄青找萧注的麻烦,尽管推荐。但还有一层意思,除了两广、两湖与夔梓路外,其他诸路官职,任你用门路推荐萧注前去担任官职,我也不会从中作梗。
不过倒使郑朗想到一个人。
朝中有人好做官,朝中无人不大好做官。侬智高谋反之初唯一的亮点苏缄在事后反而因金城驿之过贬为房州司马。余靖有功,陈曙等人被斩,朝廷要替余靖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