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十段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六章 十段文(2 / 3)

高知州答道,行。

行就更好,何必写骈文,自讨苦吃?

另外就是字数的规定,论必须五百字以上,策与后来王安石搞出来的大义(详解经义)是五百字以下。可有的考生写着写着,就超过了五百字,一般考官也不追究。

郑朗传授他的就是后来宋朝科考写论策的一种技巧,叫十段文。大约与后来的议论文要点差不多,破题,论点,论证,结束。但中间又有大论点,小论点,大论点是中心,小论点围绕着大论点而转,这样论述更有力,又有了层次感。掌握好这个规律,若是文笔好,一篇好的议论文就写出来了。

十段文意思差不多,分为冒头、官题、原题、大讲、余意(后讲)、原经、结尾,冒头又分成了破题、接题、小讲、缴结。正好十个部分。明朝的八股文就是从十段文发展起来的,分成了破题、承题、起讲、领题、起股、出题、正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

十段文一开始不能说是坏的,很规范的议论文。可一旦将它束在这个框架里。与书法一样,文章越来越呆板。但明朝还嫌不够,又在上面叠加了许多框框架架,于是臭名远扬的八股文出现了。

现在十段文还没有出现,古散文体还没有成为主流呢,况且这种标准的时文体。

郑朗认真的讲,至于柴克明能听进去多少,能领悟多少,那就看他的造化了。写骈文不好说,往里面堆砌华丽的词藻就是。但用在古散文体上。能给他的论策凭空加上不少分。

讲了大半天,柴克明又伏了下来,说道:“请受我一拜,郑小郎,能不能做我的小先生?”

郑朗抹汗,怎么又来了。

直摇头。

其实无论严掌柜,或者江杏儿,或者柴克明,都好对付。韵州知州王益受封为尚书都官员外郎,正在进京的路上。他带了一个超级大神。正好读到郑朗的讲仁文章,心下仰慕不止,准备磨拳擦掌,到了京城后,好好拜访郑朗,学一些知识。

那个大神的到来……

郑朗快乐的时光有可能不多啦!

好不容易说服了柴克明,然后睡觉。也没有睡好,他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一屋子的人,竟有了两人喜欢打呼噜,鼾声如雷,第二天郑朗起来,两眼带着血丝,根本就没有睡好。

这叫快活的日子过多了。乍过这么苦的生活,根本不适应。

第二天考诗,与赋。

诗没有太难,不是很长,况且若真的想不出好诗,从脑海里,从宋朝往后各朝各代的优秀诗篇里择出一篇切题的,再进行改头换面。一篇优秀的诗作就出来了。

但这也不屑去做。

诗社上郑州诸学子作出的那些诗也就那样啦。

这次柴克明都很自觉,并没有看郑朗的诗作,低下头去苦思冥想。隔壁那个富家子却不然,又将眼光瞟了过来,郑朗摇头。低声道:“不行啊,若是一模一样,试卷出来,别人是认为你抄了我的,还是我抄了你的?”

就是考了一个好名次,也将你拿下了。

富家子一听有理,不敢再抄袭了,可想也想不出来,急得抓耳挠腮。

实际上还有一些人也略有才学的,然而到了考场,心理负担重,却没有将自己胸中的才学发挥出来,怯场了。这也是一个考试成绩好坏的关健。但一千个人当中,有九百九十九人会怯场,依郑朗的性子,他都会成为那一个不怯场的人。

不就是考试吗!

看到了种种搞怪的抄袭现象,郑朗一下子将科举看得很轻了,说白了,与前世上学时,性质差不多。只不过科考是成年人的考试,上学时,是青少年、儿童的考试。

其实陆判官将郑朗的许多小动作都看在眼里了,心里面不住的点头。虽然傲了一点,可待人还是很随和的,心肠又好。都说此子几位母亲,是活菩萨心肠,看此子,就知道此言非假了。

此子不错,良玉美材。

怎么看怎么顺眼。

于是呢,由着他来,甚至柴克明就是再抄袭郑朗的试卷,陆判官都当没有看到一样。

诗不难,接下来是赋,也是郑朗最慎重的地方。

对赋与骈文体,郑朗很反感,看一看《古文观止》或者金圣叹选辑的《天下才子必读书》,有多少宋明的骈文体选入进去?没有立即去写,而是在脑海里想。

记忆力超人,好处很多,反正是堆砌了,从古到今的历史,山海经的神话传说,甚至庄子与列子里面的故事,还有朝廷雅乐里面琅琅上口的四六骈文乐章,将可用的典故先在脑海里摘出来。然后再选择华丽的词藻,怎么华丽怎么往上堆。

陆判官看他许久没有动笔,很有些担心,连监考的心思都没有了。

过了好一会儿,郑朗才动笔。

与别人不同,别人是一边写,一边想。他是想好了,直接从脑海里直抄。许久未写,但一写速度却是很快。写完了,看了看,不住的摇头,这都成了什么呀?

顶多三分之一略有些用外,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