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张云心中想道:“看来我这祖先张良,确实是一位修仙之人,希望能留下什么修仙功法给我……”
一边想着一边又迫不及待的向下看去: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冬,我回到汉营后,才得知我走的这一段时间,刘邦在军事上已经几度遭受重大的挫折,以前建立的大好形势复又逆转!
彭城之战更是惨烈:刘邦虽然拥军数十万却难以协调指挥,连粮饷都筹备不齐,所以一经接战,便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至此,诸王侯又望风转舵,纷纷背汉向楚,刘邦丢下老父、妻子、儿女,只带数十骑狼狈出逃,逃回下邑……
此时, 汉王刘邦正被楚军兵围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于是我献上一计,解眼下之困……
汉四年(公元前203年),我献计刘邦:“楚兵既将灭亡,韩信、彭越虽已受封为王,却没有确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来赴约,原因正在于此。陛下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否则最终成败,尚不可知。”
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便依了我的计策,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
两个月后,韩、彭果然派兵来援,汉军各路兵马陆续会集垓下,今安徽灵璧县沱河北岸。
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兵围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于打败项羽,迫其别姬、自刎于乌江。
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结,一举奠定了汉朝的千秋大业……
汉五年(公元前203年)二月,刘邦正式即帝位,史称汉高祖。
同年五月,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
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楚之所以失天下,汉之所以得天下时,讲出其中的关键在于并用三杰,即萧何、张良、韩信。他语中盛赞张良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汉六年,正月,刘邦大封群臣,包括张良在内的二十多位功臣,其余未被受封的人则议论纷纷、争功不休。我提议封赏刘邦不喜的雍齿以安臣心……
自从汉高祖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我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
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我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
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封王的残酷斗争中,我托病在家,极少参与谋划。
暗中将一些被害功臣的遗孤、遗孀救下,送往张家庄内隐居,躲避汉室的追杀。其中有韩信、彭越、英布等,数十王侯将士之后……
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我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我自择齐国三万户为封地,我推辞掉了,奏请封最初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有人称我为留侯。
我推辞封地的理由是:国灭家败后我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我已经很满足……
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也有人筹划,我已经达到了灭秦为韩复仇的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一生无憾!
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
其实恩师临别之前的一番话我也时刻谨记在心,趁早功成身退,修仙悟道才是真理!
我请退之后,不理世事,专心修道养精,根据恩师所授,找了一个清静的地方修炼,想早日修成大道。但身在红尘俗世之中,又怎能不食人间烟火?
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我已刚过甲子之年,借病假死,脱离尘世!
之后来到了张家庄所在,并未融入村民之中,而是自己找了一个清净的洞府,潜心修炼起来,默默的守护着自己亲手建立的庄子和后人……
修炼无岁月,一晃就是一百五六十年过去了。我已经修炼到了凝液巅峰境界,但怎么都不能迈出那最后一步,进入化丹境界。
眼看寿元无多,一时烦躁起来,没有办法再继续潜心修炼,只有另想突破之法!
我这两百多年来,并没有将师尊传授的卦象之术放下,长期以来苦心的钻研,已窥得部分大道天机。
于是沐浴焚香,占卜一卦,卦相中说:“周围十里之内有一深坑,此坑有长生之密!”
我数十年之前就发现这个巨坑,也曾在此采过不少灵药炼丹,下到此坑千米之时突然发现,下面有一股吞噬修士法力和灵魂的力量,于是远远的避开,再也没有敢接近。
如今我以寿元无多,既然卦相指引此处有长生之密,于是我就选择冒险一搏!
我来到此坑洞所在,御剑向下飞去,原本以为最多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