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前面和侧面都开有专门的进气口,机身后部留有喷口。喷气式发动机可获得较高的推重比,使飞机获得较高的飞机速度、高度和机动性能。
世界第一架喷气战斗机是由德国于1938年1月首先研制出的,这也是德国人在航空领域第一次超过中华帝国。安装有德国的科学家冯?奥亨研制的喷气发动机的he—178型飞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该机于当年2月进行了首次试飞,但是效果非常不好,飞机起飞不到1分钟,发动机就发生各种故障,由于喷气式发动机速度太快。一下子提升至9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差一点要了试飞员的命。而普通螺旋桨飞机一开始都是低速。直到十几分钟后才能达到700公里每小时以上的速度。
因为飞行员的不适应,导致首次试飞被公认为失败。
与此同时,中华帝国于光华三十五年初展开了喷气式飞机的一系列研制工作,并且从欧海因那里购买了喷气式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并以此为基础,凭借中华帝国强大的航空科技研发团队的实力和工业制造能力,在光华三十八年一月(西历2月)完成了首架喷气式飞机——歼十一a型战斗机的试飞。
尽管歼十一a的试飞比德国的he-178试飞晚了一个月,首架喷气式飞机的美誉被德国人摘走,但是中华帝国的歼十一a型喷气式飞机却是人类史上第一个完成试飞任务并且得以批量生产的喷气式战斗机,这点上是德国人所无法比拟的。
歼十一a型战斗机是一种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轻型歼击战斗机,流线形机身有一个三角形的断面,机头集中装备机炮和照相枪。雨滴型座舱盖在机身中部,可向右打开。前风挡玻璃为厚90毫米的有机玻璃,不但坚硬有一定的防弹功能,而且带有遮光功能,使得飞行员在空战中不用在担心格斗时突然碰上该死的阳光而失去战斗能力。
座椅背铺有25毫米的钢板。具备强大的防弹能力。两侧也加装了15毫米钢板,保护飞行员的安全。
机舱内安装有各种先进的电子设备,包括ez—42陀螺瞄准具配合cK-32光学瞄准镜用于机炮和火箭弹的发射瞄准。
近三角形的尾翼呈十字相交于尾部,两台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短舱直接安装在后掠的下单翼的下方,前三点起落架可收入机舱内。
作为新型动力装置,歼十一a采用的是皇家航空公司的陈氏DKIo-004型喷气式发动机,海平面静止推力850千克,油耗1650千克每小时,自重720千克,推重比(推力/重量之比)达到1.181。翻修寿命70小时。
由于喷气式发动机的工艺较之成熟的螺旋桨发动机略显粗糙,故障率也比较高,但这款喷气式发动机仍不失为航空史上早期空气喷气发动机中最成功的型号之一。
尽管歼十一a战斗机同时存在着发动机工作不可靠、空战机动性差,加速度与横滚速率较迟钝。操纵复杂等等不足之处。但瑕不掩玉,歼十一的一系列改进型号在后期对抗同盟国的绝对空中优势时,展示出了巨大的威力。作为世界上第一种能作战的喷气战斗机,歼十一的出现极大震动了世界各国。除了火力凶猛之外,还拥有62迈)的强悍速度,捍卫了中华帝国空军的绝对空中霸权地位。
歼十一战斗机分为多个型号,歼十一a为单座战斗机,帝国空军内部称号为火雕,长度有雷达天线),翼展空重40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045千克,最大速度625迈(1000公里每小时)实用升限12500米,最大航程1450公里,最大爬升率为1200米每分,挂载副油箱作战半径为1050公里,主武器为2门30毫米mK38年式机炮(100发每门),副武器为外挂2门30毫米mK35年式机炮或米m2重机枪。
歼十一B型战斗机为双座夜间战斗机,代号猫头鹰,整体上跟歼十一a型差不多。只是为了增加一个飞行员座舱而不得不增加飞机重量,这样影响了其最大航程。另外,歼十一B型双座战斗机也发展成为中华帝国首款喷气式教练机,即歼十一K型,代号山鹰教练机。
整体而言。歼十一系列空优战斗机放弃了机载火箭弹发射装置,因为中华帝国空军用另外一款a-5强击战斗机来代替了其使命。用于支援地面部队的作战。
a-5强击战斗机,代号火流星,是在歼十一a基础上开发的专门用来对地对海攻击的强击机。
强击机是中华帝国空军委员会在光华三十七年给作战飞机分类后定义的新机种。也是作战飞机的一种,主要用于从低空、超低空突击敌战术或浅近战役纵深内的目标,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帝国陆军则称之为近距空中支援飞机。
帝国空军委员会给强击机定义的目标是具有良好的低空操纵性、安定性和,良好的下视界,便于搜索地面小型隐蔽目标;有威力强大的对地攻击武器,除机炮和炸弹外,还包括无线电引导炸弹、反坦克炸弹、钻地炸弹和空地火箭弹等;飞机要害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以提高飞机在地面炮火攻击下的生存力;起飞着陆性能优